美媒:越菲日“剽窃”中国反介入战略 防范中国
2015-12-25 15:59 我要评论(0)
核心提示:为了与中国日益强硬的军事行为相抗衡,越南、菲律宾以及日本剽窃了一项中国用来对付美国军事力量的战略。它们已开始实施各自版本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
外媒称,为了与中国日益强硬的军事行为相抗衡,越南、菲律宾以及日本剽窃了一项中国用来对付美国军事力量的战略。它们已开始实施各自版本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
据美国战略之页网站12月22日报道,“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是五角大楼对中国一项战略的简称。从概念上来说,该战略与游击战以及武术(比如柔道)有某些类似之处。
武术家擅长利用意料之外的力量来瓦解比他更为强大的对手的攻击。游击战士喜欢将比他们更为强大的敌人引诱至伏击地点,然后用突然袭击来弥补他们的弱势。
报道称,中国决策者了解美国投射军事力量的能力。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及远程战机可以突破中国的防御。中国当然打算建设强大的海军和空军。然而,要部署和美国相当的军事力量,中国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
报道称,在这个过渡期,一旦爆发战争,中国部署军力和武器的主要目标就在于让美国海军没那么容易进入靠近中国的海域。美国要想闯进来就要付出比中国大得多的代价。“区域拒止”旨在限制美国在作战区的行动自由。中国还将寻求阻挠美军穿越某片空域或海域。中国将试图在某个特定的作战区域达到空中均势。
报道称,中国正在将“鹰击”-18反舰巡航导弹这样的武器部署在其海岛、潜艇以及快艇上。一旦开战,美国海军的军舰可能会遭到成百上千枚导弹的袭击。
北京将“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描绘成“航母杀手”。据称,它的弹头可以击中正在航行的美国航母。
报道称,即使“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性能有些被夸大,但北京希望看到美国在使用航母时犹豫一下。这种犹豫将使中国获益。“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政治目标就是在亚洲播下疑虑的种子,让亚洲国家对一旦中国决定发动攻击,美国到底愿意投入多大的力量来营救产生疑虑。疑虑将使亚洲国家更容易受中国外交“恫吓”的影响。
报道认为,至少从概念上而言是这样的。但迄今为止,外交恫吓和武力炫耀招致了反作用。北京在南海的造岛战略使越南和菲律宾的反抗变得强硬。日本和中国为东海的争议岛屿而争吵。日本感觉受到了威胁。当它出台新安保法案以允许自卫队开展更具进攻性的军事行动时,日本展示了其忧虑的严重性。
大小是相对的。从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的角度而言,中国是一个庞然大物。所以它们也在采纳“反介入/区域拒止”概念以满足它们各自的防卫需求。
越南购买了俄制柴电潜艇,并加强和巩固了它在南海的部分岛屿。靠近这些岛屿或越南海岸的中国军舰将遭受大量反舰导弹以及反舰鱼雷的袭击。
菲律宾的“群岛防御”是一个十分类似的概念:对中国的军舰和战机而言,每一个岛屿和小岛都可能是致命的。尽管预算十分有限,但菲律宾还是计划增强它的军事力量,以便能够打一场“海洋游击战”。
报道称,日本拥有高科技的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但与中国庞大的军事力量相比,日本的军事力量还很小。今年秋季,日本宣布将在西南诸岛部分岛屿上部署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这显然是“反介入”战略。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fm.m4.cn/2015-12/1297358.shtml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单页阅读 |
文章来源:参考消息网 | 责任编辑:沙枣花
-
皮尤:东欧与西欧
-
CNN:贝聿铭的中国银行大厦
-
商业周刊:中国是世界的零售业实验室
-
时代周刊:饥饿助长了委内瑞拉的犯罪和暴力
-
商业周刊:深圳,一座安静的城市
-
外交政策:中国与世界的软实力沉浮录
-
外交政策:与机器人共舞
-
纽约时报:中国大陆与金门
-
卫报:中国可能抛弃二孩政策
-
BBC:韩国从上至下的提升幸福感运动
-
纽约时报:污染会影响人类的思考能力
-
纽约客:自行车骑手的手势释义
-
时代周刊:美国历史上影响至今的25个时刻
-
纽约时报:死亡的客户能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敲响
-
大西洋月刊:社交媒体不应当审查仇恨言论
-
BBC:委内瑞拉玻利瓦尔能买到什么?
-
商业周刊:中国的三流车企拯救沃尔沃
-
大西洋月刊:大脑的认知偏见
-
纽约客: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中国农村
-
福布斯:棒约翰的毒性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