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亚洲未来20年的情境
——在“亚洲未来”国际大会上的主题演讲
恭祝由《日本经济新闻社》和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联办的年度大会进入第二十个年头!这项会议始于1995年,当时应邀发表演讲的包括李光耀先生与其他亚洲领导人。大会已经成为讨论亚洲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促进相互理解,大会也对区域的成长与繁荣作出贡献。
今年的主题是“崛起的亚洲:未来20年的启示”。亚洲过去20年所取得的骄人进步是众所周知的。冷战结束以来,亚洲在国际事务的战略比重增加了。亚洲人口超过全球的一半,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也从五分之一增加至三分之一。亚洲也展示了更大的软实力,Uniqlo时装、宝莱坞电影及韩国流行音乐都是例子。
未来20年的亚洲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相当有把握的预测一些趋势,但有太多的不确知,也因此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结果。我会就亚洲未来20年的明显趋势和重大的不稳定因素都提出看法。关键的行动方仍然是美国、中国和日本(印度也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但主要在南亚而不是东亚)。哪些关键课题将决定这些国家未来的发展?这将为到2034年区域的整体景观会是如何提供一个讨论的基础。希望这方式会对了解崛起亚洲的互动有所帮助。
区域强国何去何从?
先说美国吧。美国是具支配力的全球强国。二战结束后,它在亚太的实力与影响力是区域安全与稳定的基础,让所有国家可以欣欣向荣。美国一直是个良性与具建设性的强国,这也是它为什么还是受到区域国家欢迎的原因。奥巴马政府向亚洲“重新平衡”反映了美国人的战略观点,即美国向来是,也会继续是亚太强国。
然而,作为国际警察的负担让美国付出了代价。在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中伤亡的美国士兵超过5万名。很自然的,美国人对战争感到厌倦。他们不愿意卷入新的战争或肩负新的责任,不论是在叙利亚、乌克兰或亚洲。美国的对手意识到这一点,并希望美国已失去推进其利益与捍卫其“红线”的意志力。
美国的经济也经历了艰难的时期。全球金融危机是个重大挫折。危机过去了,但情况却还没有回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政治上,民主党与共和党的严重分歧,削弱了美国处理金融危机与其他重大问题的能力,包括改革移民法和检讨社会开支。
这些困境让一些人认为美国面临永久性衰退。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美国是个非常有韧性、动力及企业精神的社会。从历史上来看,它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每一次都能重新振作起来。
我相信美国20年后依然会是世界上的主要超级强国。以绝对值来说,中国的GDP大概会赶超美国,但以人均值来说却不会。美国还会是全球最先进经济体,在创新、科技及人才上领先。我相信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将包括许多今天还不存在的美国公司,正如谷歌与面簿20年前还未出现一样。页岩气将加强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也可以是美国外交的额外工具。美国武装部队也依然会是世界上最先进和锐不可当的。
尽管美国也需要关注世界其他地方,它在亚洲将继续是重大利益攸关者。美国在亚洲依旧会有重大利益、投资、市场和许多朋友。美国有很好的理由全面地与区域维持联系。
这预测有两个主要的不确定因素。首先是美国人多快可以克服目前不安与退缩的情绪,重拾在世界各地推进美国利益的信心和意志力。其次是美国政治几时可以正常运作。两党的政治人物必须齐心合力突破目前的僵局,并为未来达成共识,而不是继续受困于党派行为和根本的分歧。我不知道美国人的情绪或政治僵局几时会改变,但我相信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fm.m4.cn/2014-05/1232338.shtml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单页阅读 |
四月网声明:专栏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 | 责任编辑:齐鲁青
-
皮尤:东欧与西欧
-
CNN:贝聿铭的中国银行大厦
-
商业周刊:中国是世界的零售业实验室
-
时代周刊:饥饿助长了委内瑞拉的犯罪和暴力
-
商业周刊:深圳,一座安静的城市
-
外交政策:中国与世界的软实力沉浮录
-
外交政策:与机器人共舞
-
纽约时报:中国大陆与金门
-
卫报:中国可能抛弃二孩政策
-
BBC:韩国从上至下的提升幸福感运动
-
纽约时报:污染会影响人类的思考能力
-
纽约客:自行车骑手的手势释义
-
时代周刊:美国历史上影响至今的25个时刻
-
纽约时报:死亡的客户能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敲响
-
大西洋月刊:社交媒体不应当审查仇恨言论
-
BBC:委内瑞拉玻利瓦尔能买到什么?
-
商业周刊:中国的三流车企拯救沃尔沃
-
大西洋月刊:大脑的认知偏见
-
纽约客: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中国农村
-
福布斯:棒约翰的毒性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