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梦想消失后中国体操冠军的退役生活
2012-08-14 08:00 我要评论(2)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8月13日文章,原题:当梦想消逝后,中国前体操冠军的退役生活。
1986年,当孙旭光的母亲看到济南体校的招生通知时,她毫不犹豫地为儿子报了名。她知道这对儿子有好处。如果被招进山东省体操队,至少20年内他不需要为生计操心。
当时,她没有想到儿子会成为家乡首个全国体操冠军,20年职业生涯中收获10枚金牌。但她同样没有想到的是,儿子在30多岁时会失业。26岁退役时,孙本希望成为体操队的一名教练,但却被告知队内没有他的位置。
在离开体操队后,他很快意识到,除了在健身俱乐部里当一名私人教练外,过去的荣耀在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时一点用也没有。而且在封闭的训练环境里被宠爱那么久后,他发现很难再适应真实的世界。
中国大多数奥运选手最多只有中学教育水平,而很多美国运动员却拥有或正在攻读大学学位。教育水平可能在赢取金牌方面起不到作用,却能在运动员退役后找工作时扮演关键角色。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注册的5万名专业运动员当中,每年有大约3000名运动员退役,但只有大约1/3的人获得“妥善安置”。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的失业率估计有40%。而且多年的高强度训练和生活在封闭的国家体制里给精英运动员的心态造成影响,使他们对国家的依赖增强。
那些没能在国际比赛中夺魁的中国运动员的惨淡生活,与该国受到广泛宣传的奥运冠军形成鲜明对比。一项调查显示,在115名退役的奥运金牌得主当中,有近一半的人成为官员,也有很多人从商或出任国家队教练,甚至还有人成为演艺明星。
“我们的训练强度和做出的牺牲丝毫不亚于奥运冠军,”孙说,但他们的生活却和奥运冠军有天壤之别。不过,孙并不妒忌那些幸运儿。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男子体操队夺得团体项目金牌,其中一名队员就来自孙曾经待过的体校。孙说为他感到高兴。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fm.m4.cn/2012-08/1178736.shtml
文章来源:环球网 | 责任编辑:郑晴靥
-
皮尤:东欧与西欧
-
CNN:贝聿铭的中国银行大厦
-
商业周刊:中国是世界的零售业实验室
-
时代周刊:饥饿助长了委内瑞拉的犯罪和暴力
-
商业周刊:深圳,一座安静的城市
-
外交政策:中国与世界的软实力沉浮录
-
外交政策:与机器人共舞
-
纽约时报:中国大陆与金门
-
卫报:中国可能抛弃二孩政策
-
BBC:韩国从上至下的提升幸福感运动
-
纽约时报:污染会影响人类的思考能力
-
纽约客:自行车骑手的手势释义
-
时代周刊:美国历史上影响至今的25个时刻
-
纽约时报:死亡的客户能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敲响
-
大西洋月刊:社交媒体不应当审查仇恨言论
-
BBC:委内瑞拉玻利瓦尔能买到什么?
-
商业周刊:中国的三流车企拯救沃尔沃
-
大西洋月刊:大脑的认知偏见
-
纽约客: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中国农村
-
福布斯:棒约翰的毒性文化
网友评论